自古以來就連英明的帝王,尚且須要勤奮讀書努力學習,何況是一般百姓呢!這類的記載在史籍經典上多了是,我也不必再繁複多言,只大略的舉出近世發生的重要例子來說明,用來開導你們,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身為士大夫族的子弟,從小的就要接受教育,受教多的有讀到禮經和春秋三傳,受教少的也少不了要讀詩經和論語。到了成年之後,性情比較定型,就應藉著這種自然的稟賦,給予加倍的訓育與教誨。一些有志氣而上進的人,都能接受這種磨練,以成就他光明正大的志業;而那些未能履行儒家教養,樹立志業的人,就從此墮落懶散,而成為一個平庸的人。人生在世上,就應當要有個人專長與事業:當農民的就要算計考量農業耕種收穫之事,當商人的就要商談討論買賣之事,當工匠的就要用心製作各種精巧的器具,演藝人員就要深入研究表演的技藝,當武士的就要熟悉騎馬射箭的技能,當文人的就要精讀研習儒家的經典書籍。常見一般士大夫族以從事農業耕種和商業經營為恥,又缺乏從事工匠與演藝方面的本事,要射箭則軟弱得連鎧甲都穿透不過,提起筆則僅能書寫自己的姓名,整天酒足飯飽,漫不經心,無所事事,就這樣消耗時日的過一輩子。有的人藉著祖上顯赫家業的餘蔭,獲有一官半職,就感到心滿意足,完全忘記要繼續進修學習;一旦遭遇到有關吉凶的重要事情,與人談論處理事物的得失拿捏,就顯得茫然無知,張口結舌,不知所云,如墜茫茫雲霧之中;而在公眾或私人的餐宴集會中,與人談古論今,賦詩詠志,就好像口中塞物,默不作聲,只有打哈欠、伸懶腰,一副疲累無聊的樣子。一些有見識的旁觀者,也為他感到羞愧而無地自容。想一想這些人為什麼不肯花幾年的時間勤奮學習,而甘願受一輩子羞辱呢?  

在梁朝全盛時期,那些貴族之子弟大多不學無術,因此當時有諺語說:「貴遊子弟無其才實,只要承襲家業,就可乘車為官而任職為著作郎;只要能寫作一般問候起居的書信,就可任職為祕書郎。」他們重視外表的打扮,都以香草熏衣,以剃刀修面,如同女人塗脂抹粉的,出門駕著全車覆蓋華麗布幔的車子,穿著一種墊高的木屐鞋,坐在以織成方格圖案的綺羅坐褥上,倚靠著以五彩絲織成的靠枕,身旁擺飾著高貴的古玩器物,從容自若,出入於人群之間,看起來就像神仙一般。當他們參與朝廷明經科的入仕考試以求取功名時,就只能僱用他人替他應答策試;而在三公九卿的高官公堂上侍宴時,也只能借由他人的手代為作詩,在這個時候,他們還可算是個優秀人才。等到動亂來臨,改朝換代之後,新朝廷負責評比人品、選用人才的官吏,不再如往日的親密;而朝中執掌大權的官吏,也不再是往日同黨,這時的貴族子弟,想展現自己的本事卻是無能為力,想對社會有所奉獻,卻也力不從心。一無所長,光彩盡失,脫去華麗的外衣,顯現本來的面目,一時之間如枯槁的樹木,又如乾涸的水塘一般,顛沛流離,無所依靠的淪落在兵荒馬亂之中,輾轉棄屍於田間水溝或荒野山谷之間,在這個時候,他們實在像一個奴僕的蠢才。而那些有學問、有才藝的人,卻可以到處安居維生。自從兵荒馬亂以來,見過不少被外族擄掠而去的人,有些���雖然世代都是平民百姓,但由於知道讀書學習論語孝經等書,那他日後還可以擔任教師以教導別人;又有些人雖然世代都是士大夫族子弟,卻不會讀書寫作,那必然要淪落為耕田養馬的平民。由此看來,士大夫族怎麼能不自我勉勵努力學習呢?如果能永遠保有幾百本書努力研讀,那再過一千年,也不會淪落為貧賤小民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in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